骑行世界两万公里后的经验

乐活  /  2017年9月19日

这个系列的前一篇是一年多之前写的。

当时我们刚刚结束了半年的日本环岛之行,正在准备骑行欧洲,着手写这个系列主要是为了总结经验和大家分享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七篇。

一年过去了,我们在欧洲也已经走了12000多公里,在路上遇到了更多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困难,使我们积攒了不少经验。现在回顾一年前的文字,发现很多地方不完整、不准确甚至很幼稚,所以打算在这里进行一些补充。

第一篇我来说说车

1. 前避震:旅行车仍然是首选,但欧洲之行使我发现,即使在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多道路是石子路、土路,而不发达的国家则有更多更长的非铺设道路,相比国内的国道来说,路况可以差很多。所以,如果你的路线中包括很多这种道路,可以考虑购买拥有前避震的旅行车。在德国、匈牙利的森林单车道上,意大利古城的鹅卵石路上,以及刚进入阿尔巴尼亚的那几天,我脑子里无时不刻在想着前避震。

(欧洲,尤其是德国,很多短途旅行车都装有前避震)

2. 车架:欧洲流行大车架,更坚固,稳定性更好。我的风速车架虽然是厂家最大的型号,但仍然太小,整个车身有些不稳固,下坡时有抖的感觉。大的车架还有一点好处,就是可以容纳更大的水壶架,现在我的车架只能放两个小水壶,而大车架甚至可以不需要额外的空间而容纳两个1.5升的水壶。(关于水壶,我会在以后的章节里仔细讨论)

(大型车架的水壶位置广阔,可以摆放三升以上的容器)

(这是我的车,可以看出车架小了很多,重心不稳,而且只能装两个500毫升的小瓶子)

3. 可调校把立:安装了可调校把立就不需要再装把立增高器了。而长途骑行中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们骑车的姿势也会慢慢发生变化,根据情况调节把立的角度可以使身体处于最舒适的状态。

4. 28寸已经是欧洲旅行车轮子的标准,单车铺、运动商店都有内胎卖,所以如果只骑行欧洲,选择28甚至29寸应该会舒服很多。26寸的轮子虽然全世界通用,但是越野性能以及舒适性不及大些的轮子,所以要根据情况进行斟酌。

5. 轮圈:我和碰到的几个骑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况,新买的轮圈上的辐条洞内仍然留有金属残渣,如果内胎垫圈不够宽、或者易松动的话,骑行中内胎很容易因为接触辐条洞而爆胎。新编的轮圈要除去金属残渣,配上足够宽而且可靠的保护垫圈,最好上路前做几十公里的测试。

(可以看到辐条洞周围那些危险的边缘)

(左边是在阿尔巴尼亚临时用的一个24的垫圈,太窄,连爆5次胎,到了克罗地亚买到右边26的垫圈,之后500公里一直没事)

6. 购买轮圈时可能需要注意气嘴孔的大小,我新买的轮圈的气嘴孔太小,只适合法嘴。

7. 内胎:在南欧,比如希腊、阿尔巴尼亚、克罗地亚,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国家,你会遇见一种奇怪的气嘴(下图中间),称为英式或者Dunlop, Woods气嘴,它比法式的大,比美式的小,打气时需要用一种法嘴转换头。很多小的店铺只出售这种内胎,如果你的轮子只能用法嘴或者美嘴的话,经过这些国家之前要带足内胎。

(英式嘴和法嘴差不多,粗一些,有些嘴可以直接用法嘴气筒打气,但有些需要加转换头)

8. 外胎:虽然世文马拉松是不二之选,但因为我的轮圈有瑕疵,用坏了两条马拉松。原因之一是车载太重,轮圈对外胎压力太大,而轮圈内侧可能某个部位过于锋利,在接触部位将外胎切了一个口子。虽然我的另三个轮组没有出现问题,但对于长途旅行者,轮圈我仍然建议使用Ryde Sputnik或者Sun Rhyno Lite,而有可能的话最好带一个马拉松折叠外胎备用。(不过我在路上遇到过的超长途骑手,因为使用马拉松很多甚至没有爆过胎。)

(爆裂的马拉松,心痛如绞)

(爆裂的轮圈,便宜没好货)

(有个备胎心里有底)

9. 花鼓发电机:输出功率太小,如果每天行程不到50公里的话,可能手机只能充一半。相比之下大功率的太阳能充电板更有效率,就算你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弹也能充电。下图的太阳能充电板可以在一天之内充满3-4个手机。

10. 座垫:在德国有一位好心人送给Betty一个充气坐垫,非常舒服,后来在黑山又加了一个软坐垫套。现在我老婆骑车不用穿骑行裤了,就这么舒服。我虽然不用这两个东西,而且仍然穿骑行裤,但写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。如果你骑行不讲求速度和每天的公里数的话,充气坐垫会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适度。

11. 脚撑: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坏的部件,所以长途骑行中很多骑友都不用,但一个好的脚撑可以省却你找树找电线杆找墙的那几十上百个小时。上面说的那位好心人还送给了我一个超级耐用的脚撑,12000公里下来完全没有松动、损坏或变形,比我用的所有中撑都好。牌子和型号:Hebie Bike Stand Fox 611 Bike stand FOX 611

(脚撑阵亡是常事,这款已经算不错了,18000公里,进入意大利之后才断,幸亏威尼斯附近有迪卡龙)

12. 驮包:最好使用开朗、Ortlieb、或者其他完全防水的驮包。长途旅行驮包不完全防水会浪费很多时间。旅行初始我们曾经用过高大威驮包,质量不错,但因为不是分体设计,所以每次因为住宿或者其他原因而需要从车上取下时,不仅沉重,而且非常麻烦。Doite的驮包除了不防水之外,拉链在两年后已经几乎完全解体,如图。

13. 脚踏:还是那句,买最好的脚踏,我们前后坏三个了。

14. 指拨、变速器:都还完好,没发生什么大问题,估计还能用很长时间。我的后变速因一个树枝而向内侧弯了一点点,但并不影响变速。

15. 链条、牙盘和飞轮:似乎牙盘中饼的寿命在10000公里左右,我已经换了一次,链条寿命也差不多。令人诧异的是飞轮到现在仍然健在。

16. 变速线、刹车线:两辆车在换了变速线、刹车线之后行驶了12000公里,中间只换过1条变速线和1条刹车线。所以我建议大家出远门至少每样带一根。

17. 工具:究竟带多少工具是一个头疼的问题。扳手和链鞭是用来取下飞轮的,飞轮、后辐条、后轮圈出问题都需要这两个家伙,但它们也是工具中最重的两位。只有两种选择,要么指望出事时周围有单车铺,而收费也在预算之内,要么就带着这些冤家。下图里的扳手可能有些大了,我下次回来的时候可能会换一个小一些的。

先写到这里,等会再补充。

转载:zhihu




本站内容均转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